航程律所|偷窃亲友财物,会构成犯罪吗?

发布时间:2025-07-16人气:14

在人际交往与亲情纽带中,财物往来本应基于自愿与互助,然而,有人却将贪婪之手伸向亲友的财物。从法律层面审视,偷窃亲友财物的行为,并非可以因亲情关系而免责,极有可能构成犯罪。

 

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公私财物的行为。在判断偷窃亲友财物是否构成盗窃罪时,关键在于行为是否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

1 (9).jpg

从主观方面看,行为人需具有非法占有的故意。若偷窃亲友财物时,明知该财物不属于自己所有,仍意图永久剥夺他人对该财物的所有权,转化为自己所有,就满足主观要件。比如,未经表姐同意,私自将其放在家中的名贵手表拿走变卖,主观上非法占有意图明显。

 

客观方面,行为人实施了秘密窃取财物的行为。这种秘密性是相对于财物所有人或保管人而言,只要行为人自认为采取不被财物所有人或保管人察觉的方式取得财物即可。像趁弟弟外出,偷偷进入其房间,拿走抽屉里的现金,就属于秘密窃取。

1 (10).jpg

同时,财物价值需达到一定标准。根据相关司法解释,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可认定为数额较大。不过,部分地区会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对数额标准进行细化调整。若偷窃亲友的财物价值达到当地规定数额,就符合盗窃罪的客观要件。

 

在司法实践中,存在一些特殊情形。若偷窃亲友财物,事后获得亲友谅解,一般可不按犯罪处理。这是因为,在亲属关系中,财物所有权与情感关系相互交织,亲属间往往更注重情感修复而非法律惩处。但需注意,获得谅解应基于真实意愿,若为逃避法律制裁而伪造谅解,仍需追究刑事责任。

1 (11).jpg

此外,若多次偷窃亲友财物,即便每次数额未达到数额较大标准,根据法律规定,多次盗窃(二年内盗窃三次以上)也构成盗窃罪。例如,小李多次趁母亲不在家,偷拿母亲钱包里的现金,累计数额虽未达标准,但因盗窃次数多,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一旦偷窃亲友财物构成盗窃罪,行为人将面临严厉的法律后果。根据犯罪情节轻重,可能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等刑罚,并处罚金。这不仅会对个人自由造成限制,还会留下犯罪记录,影响未来的就业、升学等。

 

偷窃亲友财物是对亲情与法律的双重背叛。在亲情关系中,应秉持诚信与尊重,遇到经济困难可与亲友坦诚沟通,寻求帮助,而非通过非法手段获取财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亲情不能成为逃避法律制裁的“保护伞”,我们应时刻敬畏法律,坚守道德底线,共同维护和谐有序的社会秩序与亲情关系。

 

有问题,找航程,航程律师事务所为您保驾护航!

你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

0 0
标签:全部

网友评论

管理员

该内容暂无评论

局域网网友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15843147041

微信咨询
航程律师事务所官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