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程律所|青少年犯罪家长要担责吗?

发布时间:2025-05-01人气:6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频发,每一次恶性事件都将公众目光聚焦于同一个命题:当青少年触碰法律红线时,其家长是否应当被追究法律责任?

 

一、监护失职的民事追责机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八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尽到监护职责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这一条款构建了民事赔偿层面的"替代责任"制度。

1 (65).jpg

二、刑事追责的法定情形

在刑事责任层面,家长不会因子女犯罪行为直接承担刑事责任,但特定情形可能触发独立罪名。《刑法》第二十九条明确规定,教唆未成年人犯罪的,应从重处罚。若家长存在教唆、包庇行为,将构成共同犯罪。

1 (95).jpg

更值得警惕的是《刑法》第第二百六十条规定的虐待被监护、看护人罪。当家庭教育异化为暴力管控时,监护人可能面临刑事指控。

 

三、预防体系的强制干预措施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构建了"家庭-学校-社会"三级预防体系。对于具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公安机关可责令父母接受强制亲职教育。

1 (6).jpg

青少年犯罪防治是系统工程,法律对监护责任的明确,既是对家长的警示,更是对家庭教育的赋能。当《家庭教育促进法》将"依法带娃"写入条文,当强制亲职教育成为司法常态,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法律对失职监护的惩戒,更是对整个社会支持体系的完善期待。唯有家庭、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方能在法律框架内织就保护未成年人的安全网。

 

有问题,找航程,航程律师事务所为您保驾护航!

你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

0 0
标签:全部

网友评论

管理员

该内容暂无评论

美国网友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15843147041

微信咨询
航程律师事务所官网
返回顶部